液动闸门井一体化污水泵站
液动闸门井一体化污水泵站技术解析
液动闸门井一体化污水泵站是集液动限流闸门、泵组、控制系统于一体的智能排水设施,通过集约化设计与自动化调控实现污水截流、提升及防倒灌功能,适用于雨污分流治理、黑臭水体整治等场景。其核心技术与应用如下:
液动闸门井一体化污水泵站产品特点
材质与结构方面
耐腐蚀性强:液动闸门通常采用高强度、耐腐蚀的玻璃钢材料,泵站筒体材质一般为无碱玻璃钢材质,内部配件选用304不锈钢及优质热镀锌碳钢等防腐材质,确保了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,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以上。
集成化程度高:泵站主体为复合缠绕一体化玻璃钢筒体,这种设计使得设备集成化程度高,便于实现自动化,可以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控制系统。
占地面积小:泵站的占地优势明显,目前最大型号的筒体直径不到4米,总占地面积不超过30平米,却能拥有较高的有效容积。
智能调控与防倒灌 结合气象数据与管网实时状态,自动切换“截污-排涝”模式,降低合流管网溢流风险。 闸门四面密封设计,实现零泄漏,避免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。 高效运维与节能 清淤排污泵自动清理沉积物,减少人工维护频次,配合水泵轮值运行策略,延长设备寿命。 液动系统较传统电动方案节能30%,且支持低功耗待机模式。 模块化与快速部署 工厂预制组件(如筒体、闸门)现场组装周期仅需48小时,占地面积较传统混凝土泵站减少60%。
运行与维护方面
自控程度高: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PLC编程技术,实现对闸门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。传感器能实时感知闸门的开度、位置等关键参数,并将数据传输至PLC控制器,PLC控制器根据预设逻辑和算法处理数据,发出控制指令调整闸门运行状态。同时,泵站可配置专用水泵控制器,显示水泵运行状况,内置移动通信模块,可直接向泵站管理人员发送运行故障信息,节省泵站运行的人工管理费用,实现人员的合理化配置。
对环境影响小:泵站通常全部埋于地下,地面仅留检修孔和控制箱,露出地面形状犹如一个普通的污水检查井,可选配景观式管理房置于地面,很好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。并且埋于地下后,对环境的影响较小,不会散发臭气,可减少因环境问题引起的不必要麻烦。
施工简单且周期短:泵站作为一体化设备为成套供应,所有内部安装调试工作均在工厂内完成。到货前可先在场地进行开挖,泵站到场后,现场只需将泵站整体安装,极大地减少了土建施工周期和成本费用,降低业主的整体投资费用。
液动闸门井一体化污水泵站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
主体结构
液动限流闸门:采用液压驱动系统,根据水质、水位自动调节开合度,精准控制污水流量,防止管网超负荷运行。
预制泵站筒体:高强度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,耐腐蚀、防渗漏,集成潜水排污泵、粉碎格栅及液位传感器,实现污水快速提升与杂质预处理。
智能控制柜:内置PLC系统,实时监测水质(如pH值)、液位及流量,联动闸门与泵组启停,支持远程监控与数据上传。
运行流程
提升排放:当液位达到预设阈值时,启动潜水排污泵,通过压力管道将污水输送至处理厂或调蓄池。
截流阶段:晴天关闭闸门,截流污水至市政管网;雨天根据雨量动态调节闸门开度,防止雨水倒灌污水系统。
液动闸门井一体化污水泵站典型应用场景
城市雨污分流改造
老旧城区合流管网升级中,通过泵站与截流井协同作业,实现污水零直排,消除黑臭水。
案例:江苏大丰西南片区采用一体化泵站后,污水截流效率提升至95%,雨季溢流污染减少80%。
河道防洪与生态治理
安装于河道交汇处,通过泵闸联动调节水位,兼具防洪排涝与生态补水功能。
案例:射阳雨污分流工程中,泵站配合生态湿地建设,实现水质净化与景观功能融合。
工业园区污水管控
对高浓度工业废水进行限流截污,防止超标污水冲击处理设施,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。
控制技术
液动闸门井一体化污水泵站手电一体控制
在紧急情况下,操作人员可以迅速通过手动装置进行闸门的启闭,确保污水处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而在日常运行中,电动装置则以其高效的特点,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完成闸门的控制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